Sunday, May 02, 2010

印度扶貧體驗分享

當我的朋友聽到我要去印度時,都問我是不是去短宣。我都回答說我不是。因為根據一般的理解,我這個旅程完全不算是短宣。

Untitled10

不過到底宣教是什麼?是不是當我們去了另一個國家,對那裡的人宣講「信耶穌,得永生」就等於宣教,就是傳福音?Bosch在《更新變化的宣教:宣教神學的典範變遷》一書中,提出宣教的宣教典範包括了尋求公義,在盼望中行動等,這些是我們華人福音派教會很少想到的宣教層面。

在耶穌傳道旅程開始的時候,他在會堂裡說:「主的靈在我身上,因為他用膏膏我,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;差遣我報告:被擄的得釋放,瞎眼的得看見,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,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。」〈路四18-19)這句話代表了耶穌所作的,耶穌特別關注貧窮人,祂關心的不止是在他們靈魂上的得救,也包括全人的救贖。

近幾年,我在不斷思考著自己怎能實踐出整全使命(Integral Mission)這個問題。彌迦網絡(Micah Network)在「整全使命」宣言提到:「整全使命…是福音的宣講和實踐…我們的社會參與亦帶著傳福音果效…公義與因信稱義、敬拜與政治行動、屬靈與屬物質、個人改變與架構轉變,合成整體,而耶穌一生─祂的生命、祂的作為和祂的說話,正是我們整全事工的核心。」 這次印度之旅,神就擴闊了我的眼界,讓我看到整全使命的實踐。

貧窮卻富足

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,當我們走到街上,不難看到一些擁有悠久歷史的建築物。不過令人難過的是,帳棚和垃圾在印度都是隨處可見。除了一些比較繁華的街道和高尚的地區外,滿街都是從鄉下移居到城市的人所棲身的帳棚,晚上這些居住在帳棚的人就在路邊煮他們的晚餐。另外,有不少人更是連遮蔭擋雨的帳棚都沒有,就只能露宿街頭。我也去過不少比較貧窮的地方,可是我卻從未遇見這樣的情況。

Untitled3

Untitled2

我在這次旅程中探訪了幾個貧民窟。當中的機構都會透過教育、技能訓練、儲蓄互助組織幫助那裡的居民改善生活,此外他們也會關注小孩營養和婦女健康。儲蓄互助組織目的是幫助那裡的婦女儲蓄,以及透過借貸提供她們生活所需,甚至幫助她們脫貧。透過居民的社區參與,除了能建立可持續的社區發展外,也讓居民明白到自己的能力和權利,藉此達到全人的改變。

Untitled4

Untitled

貧民窟的生活環境很差,有些甚至是沒有食水供應,也沒有排污設施。走在巷子裡,到處都是蒼蠅,還記得我在一次探訪時,就有一隻蒼蠅降落在我的嘴巴上!縱然如此,你在那裡還是可以見到兒童們天真爛漫的笑臉。雖然和當地的居民有著言語溝通的障礙,但仍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熱情。我們去印度短短八天的時間,能幫助他們,了解他們,或能帶給他們的真的不多,可是他們讓我們看到的,卻是意想不到的豐足。

Photobucket

正如台灣學者孫大川談到貧窮人不是「一群等待救援的社會殘渣,我們也不再是公正或自以為是的救世者。我們必需學習『聆聽』,從那些受苦的貧窮人身上更深地瞭解人性,並和他們共同鉤畫人類的遠景,讓他們來改變我們…貧窮人才是人性的真正導師,他們使我們能從實存的意義上瞭解生命!我深信,在人類追尋一更合乎人性之社會的道路上,貧窮人將永遠佔著一積極、重要的角色。」

他們的缺乏

我們在一個已建立了的社區中遇到了一群少年人,他們透過這機構的同工認識信仰,卻因為家人的反對,不能參與教會的聚會。而同工在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社區以後,亦已經離開了那地區,到別的地區工作,不會常常回去探望他們。這一群少年人雖然有聚集在一起查經,不過他們希望有人可以帶領他們查經。因為那一區附近的牧師已經有很多的工作,根本不可能抽空到他們那裡去。我們總是嚷著沒有空去學習聖經,可是他們卻是想學也沒有機會。同工的缺乏讓他們屬靈生命的成長遇到困難。

Untitled7

印度的愛滋病問題非常嚴重,愛滋病患者在社會上會受到極大的歧視,所以很多愛滋病患者得病以後,往往不敢告訴他們的家人和朋友。在這次的行程裏,我們探訪了一個關懷愛滋病患者的機構,他們和教會合作,開辦了孤兒院給愛滋病患者的遺孤,並且舉辦了一些互助組織讓愛滋病患者參與。另外,他們亦會開辦一些關於價值觀的教育課程,讓學生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,教導他們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,從而減少感染愛滋病或其他性病的機會。我也去了其中一家孤兒院,探訪了一群因父母的關係而染病的小孩。不管是學習知識,還是在待人接物上,他們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更重要的是這個家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深深地被愛著的,從教會和他們的養父母身上,他們認識到主耶穌的愛。因著這份愛,他們立志將來要回饋社會,服侍社會上那些貧乏的人,這令我們非常感動。不過將來他們的路仍是非常的難走,因為他們在社會上所受到的歧視實在很大。我們也探訪了一群患有愛滋病的成年人,他們都不敢告訴家人和朋友自己的病,甚至連生病去醫院也沒人陪。我還記得其中有一位女士,樣貌看起來好像只有十多歲,身體瘦骨嶙峋,看在眼裏,心裡真的替她感到非常傷心難過。他們都缺乏了來自社會的接納和包容。

此外,我們也在另一個機構,聽他們分享在別的省份的工作。那裡的耕地因氣候轉變,只有百分之四還是可以灌溉的。不管是世界氣候的暖化,抑或是社會上的歧視,貧窮其實是牽涉到社會和國際政策的種種問題。「行公義、好憐憫」,不可以單單限於金錢上的援助,這些貧窮人需要更多先知的聲音為他們在社會和世界上發聲。印度這片土地和在上面生活的人都需要我們的禱告。

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

在這個旅程裡,我遇到了很多不同的團友和當地機構的同工,每個人都是非常不同。從每個人身上,我都學習到不一樣的東西,也見到神用不同的人,在不同的地方成就他的事工。在這個旅程中,真實地見到「行公義,好憐憫,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」中最後一句的重要性,也讓我重新思考我怎樣可以存著謙卑的心和不一樣的人同工、跟貧窮人同行。

整全使命

這次旅程中最特別的是在印度看到兩間實踐著整全使命的教會。他們會關心在貧民窟生活的居民、妓女、愛滋病患者以及孤兒。他們以耶穌關心貧乏人的心,去愛那些有需要的人,他們關心的不只是這些人的靈命,發展重點也不放在教會人數的增長上,只是專注於服侍這群被社會遺棄和忽略的貧乏人。

Untitled5

我問那位牧師,他教會裡面的會眾是否都像香港一般,有很多中產人士,而他們會否成為教會推行關心這些和他們有距離的人的阻力?他說當初那些街童走進他們的教會,吵吵鬧鬧的,而且還令教會裡充斥著臭味,這確實令他有點猶疑。但隨著這些年日的過去,那些不喜歡他們工作的,或是和他們異象不一樣的弟兄姐妹,均已離開了教會。荷蘭神學家Coenraad Boerma曾經說過:「教會裡充滿了罪人,你卻不常見到有乞丐。」(The Church is full of sinners, but you don’t often see beggars there.)我們在推動大使命的同時,又有沒有忽略了大誡命?

當我們祈求神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的時候,我們個人和教會到底怎能讓神的旨意行在這世界上?

耶穌一生走進了貧窮人裡面服侍,在軟弱中體驗著苦難。他在十字架上受死,三天後復活。這世上的貧窮人可能正在經驗著他們的受難日,和看不到出路的星期六。「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、成就了和平、便藉著他叫萬有、無論是地上的、天上的、都與自己和好了。」(歌羅西書一20)耶穌所帶來的救贖,其實是包括了地上和天上的一切,而不是限於人從罪中得贖。我們怎樣才可以把耶穌復活的希望和救贖,帶到有這群有需要的人的生活當中?

完成於2010年復活節

IMG_2778b

No comments: